当前位置: 球友会(中国) >> 学院动态 >> 体育学院 >> 正文

“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体育学院师生有感

2021年09月29日 16:04  (点击次数:

9月25日,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的指导下,人民日报社体育部、人民网举办“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活动,体育学院积极响应,组织师生认真观看,大家反响热烈,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及部分教研室主任和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感想。

徐现峰(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只要祖国需要,我会一直练下去,到练不动为止”“CHINA,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都是奥运健儿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承诺,也是新时代体育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奋进宣言。

1908年,《天津青年》上提出了“奥运三问”,“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 ”,“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至今,我们虽历经艰难却都已实现,1932年,仅刘长春一个人参赛奥运会却铩羽而归,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奥运赛场,1984年伴随许海峰石破天惊的枪声,击落了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首枚金牌,也是中国队在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奏响了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争金夺银的号角,2008年举办“无与伦比”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2015年,又成功申办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至今我们的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已获金牌227枚,奖牌总数544枚,这是全体体育人及背后的团队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希寄,伴随着时代的伟大斗争,不懈奋斗取得的硕果,是“国家强则体育兴”的重要体现。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育强国建设不可或缺。

奥运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同向而行,激励着每一个体育从业者把体育强国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奋进。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胸怀大志,负重而行。伟大的梦想,需要我们从脚下出发,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融入时代的洪流,书写奋进新篇章。

雷鹏(体育学院院长):

中国的体育健儿们,以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运动精神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平常心面对胜负,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能力是运动员展现的最大风范。

从7月24日杨倩为中国代表团射下收金至8月7日曹缘的跳台夺冠,历时15天的奥运会落下了帷幕,中国代表团以总奖牌88枚,金牌38枚为本届奥运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教练团队团结谋划下,运动员无惧伤病困扰,无畏流血流汗下得来的!

身为教师,身为体育人,我们也应发扬此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不怕辛苦劳累,坚持立德树人,为学校及学院发展更上一层楼,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努力!

李志峰(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奥运精神不只是金牌,更是与世界共享喜悦荣光的中国气度,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情同与共。中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一句句寄语展现出奥运健儿满腔的热血,一枚枚奖牌象征着体育强国的未来,一遍遍国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豪迈。奥运健儿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佳绩标示着奥运精神的不朽,更体现出民族精神的伟大。

希望我们体育学院的健儿们能够学习中国体育代表团永远向上、奋斗拼搏的精神风貌,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在拼搏历程中砥砺前行,让青春在接续奋斗中绽放光芒!

高泳(体育学院副院长):

刚刚结束的东京2020奥运会,中国军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许海峰射落中国人在奥运史上首金开始,中国体育健儿开启了在世界最高竞技舞台上的摘金夺银之旅。奥运赛场上中国军团的表现已经迁移到中国社会发展中来,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时值今日,中国人不仅在奥运竞技赛场上光芒四射,而且也在全方位参与奥运上熠熠生辉。我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残疾人奥运会、青年奥运会,还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国得以成为世界上“奥运大满贯”的国家,北京得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全面参与奥运背后是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体育力量!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于振勇(体育学院副院长):

从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上的合法席位到许海峰一声枪响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再到今天中国在国际奥运会上地位的举足轻重,这些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是与奥运健儿的碧血丹心分不开的。

回首百年,我们党在惊涛骇浪中启航,在摸爬滚打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历经沧桑依旧风华正茂,饱受风雨依然保持年轻,其坚韧力量来自于无数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立足新阶段,放眼新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中,中华儿女的个人梦应以国家梦、民族梦为引领,将人生价值与祖国命运相连,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富强、人类命运相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文明富强的新时代而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东根(体育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竞赛训练教研室主任):

通过观看“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后,身为体育人的我,感想颇丰。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推至今年举行,体育工作者看到了奥运与全运同年进行的一幕。

在奖牌的背后,是运动员们日复一日的训练,是对战术、技术动作一遍遍精准研习的汗与泪。无数运动员面对着年龄与伤病带来的困扰,但从未想过放弃,从未想过退缩。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那一刻,身披国旗战袍是最大的荣光,这就是体育人的初心与使命,为国争光,为国添彩。

运动员们争做跟党走的“排头兵”,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从许海峰带来的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杨倩打下东京奥运第一金,这些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是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是奥运健儿的碧血丹心所收获的最大成就。我们将继续秉承对党忠诚,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富强添砖加瓦,为学校发展共同奋斗!

贾洪洲(体育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专业理论教研室主任):

看完“同上一堂奥运思政课”视频后,印象最深的是奥运冠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年龄没有阻止吴静钰、黄雪辰对赛场的向往;伤病没有磨灭肖若腾、谌龙顽强的斗志;残疾没有动摇周佳敏、茅经典坚定的信念。奥运冠军坚强意志源自梦想,因为有“梦”,才能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因为有“梦”,才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因为有“梦”,才使“梦”成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个人对梦想的追逐与奋斗,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石与保障。今后工作中,发扬“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为学校建成区域特色骨干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王修方(体育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公共体育教研室主任):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的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的中国体育健儿敢打、敢拼、敢赢,让五星红旗在东京赛场上空一次次升起、让国歌在东京赛场一遍遍响起。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耀,也绽放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21岁的杨倩首次参加奥运会,便以出色的成绩摘得两块金牌。1990年出生的周嘉敏,从一名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成为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的祖国何谈个人梦想。

通过收看此次节目,我觉得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祖国,要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敢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敢于付出行动,不要害怕失败。中华民族的精神必将在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顽强拼搏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龚婷(体育学院第四党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

在奥运思政大课上,13名体育人和奥运选手的爱国、梦想、坚持、拼搏,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给我们上了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奥运思政课。

新时代,中国体育人肩上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体育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体育健儿们在奥运会比赛期间展示的不仅仅是成绩,而是综合的精神激励展示、文化传承的凸显、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等。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全力争取优异成绩,践行更高、更快、更强理念,为国争光。他们秉承严格遵守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精神,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身优秀运动技能的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青年一代的模范。

希望我们体育学院的学子们要同运动健儿们多多学习, 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激励下,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体育人。

李听(体育学院第五党支部书记):

今年的奥运会可谓“命运多舛”“一波三折”,但令人庆幸的是:仍然成功举办。中国作为世界体育大国,收获了38枚金牌,在金牌榜和奖牌榜牢牢锁定亚军。

毫无疑问,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不断诠释奥运精神。我国体育健儿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能,向全世界展示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把奥运精神与中国精神完美地融为一体,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从容自信、开放大气的新形象,又把奥运精神完美诠释。

奥林匹克的新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而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不仅诠释着新格言,还向世人讲述着生动的中国故事,展现着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义深远。而展现在奥运赛场,无疑就是团结拼搏,永不放弃,加深友谊,突破自我,为国争光等的具体体现。由此,让奥运精神与中国精神交相辉映,凝聚起磅礴力量,必将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郑俊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研室主任):

收看了“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让我想起2001年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奥林匹克运动来到东方文明大国“中国”,正值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之际,身在海外的我通过新闻媒体得知国内发生两件大事。但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排除万难,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当奥林匹克圣火传递到我留学所在的国家时,当天几乎所有的留学生和劳务人员纷纷走上街头,站在奥林匹克圣火传递路线两侧,身穿印有“2008北京奥运会”的衣服,手持五星红旗,顿时感觉那不是异国他乡而是在中国母亲的怀抱里,她用中国红铺满了整个火炬传递路线。当天的火炬传递路线不仅震惊了他乡的本国人,更让欧美去旅游的游客震惊,当时的画面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画面会一直深深的存在在我的脑海里。

通过收看此次节目,深深地感受到,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下,伟大的祖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国实力的体现就是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吴亮(体育教育教研室主任):

这个夏天,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和残奥会赛场上披荆斩棘,闪耀东京,但体育的魅力从来都不止是这些,赛场上,中国奥运健儿家国热血与青春梦想一次又一次共振的背后,是中国体育的薪火相传,是初心滚烫的敢打敢拼,是全民健身的火热激情,是历久弥新的奥运精神。

竞技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国乒输球固然令人心痛,但他们之所以让国人感到骄傲,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常胜之师,更源于他们不畏强手、团结一心的“中国精神”。正是凭借着这股精神,中华民族冲破西方国家封锁与围堵,克服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应对改革开放进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时代壮歌。我们相信,在这样的伟大“中国精神”鼓舞激励下,我们定能在众志成城中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奥运健儿们的坚韧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是一种坚韧,赛场上稳健的心态是一种坚韧,永远有一颗奥运的心也是一种坚韧。我们需要从奥运中学习到坚韧的品格,从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到坚持坚守,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保持初心,直至胜利。

蔺文革(体育学院教学秘书):

在思政大课上,奥运健儿讲述自己的参赛感受和成长经历。每一枚奖牌、每一次突破、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凝结着汗水、映射着奋斗,体现了整个运动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支持。他们在赛场上展现的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精湛技能,正是当代中国青年风采的写照。健儿们勇于挑战、超越自我,所迸发出的中国力量,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体现。

体育也从一个侧面书写着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历程,也提供了一扇观察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窗口。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教学中,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为党和国家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涛(体育学院科研秘书):

观看了《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对课堂上“全民体育、传承发扬、奋斗拼搏、精神能量”主题词感受颇深。

“全民体育”,作为一个体育人首先值得高兴的是在奥运思政课上看到了全民体育主题,也就是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有了大众锻炼的身影。随着全民健身政策举措越来越完善、健身途径越来越多样、健身环境越来越优美,科学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乐享健康的热潮奔涌在神州大地。这从一个侧面充分的表明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国家不仅仅是奖牌大国,还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强国,正在向体育强国迈进!

“传承发扬”,从新中国首块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到东京奥运会的杨倩,从1984年到2021年这就是一种传承,中国奥运的传承。从老一辈人身上传承下来的“中国精神”----顽强拼搏正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保持下去,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传承,当代人更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共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富强!

“奋斗拼搏”是中国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的比赛场上真是写照,雅典奥运会的唐功红、东京奥运会的巩立娇等等众多运动健儿正是依靠顽强拼搏、不畏艰难险阻的那种血性,不断冲破各种阻碍,挑战各种不可能的奋斗拼搏,才有了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奇迹”的不断涌现。

奥运赛场上体现中的“中国精神”正是鼓励我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动力。凭借这种精神,中华民族肯定会冲破西方国家封锁围堵,克服各种重大自然灾害,战胜种种挑战,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李景龙(体育学院研究生秘书):

东京奥运会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代表队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现在每每回想起来中国队夺金的时刻,我仍然激动不已。特别是在后疫情的环境下,这届已经延期的奥运会来之不易,可以说,全时间都在期待新的突破,期待借助一次奥运盛会开启新局。中国选手零零后小将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以251.8环拿下金牌,这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在东京取得的首金,也是东京奥运会产生的第一枚金牌。对于征战奥运的中国军团而言,首金的意义更大,这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刻骨铭心。30多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冠,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许海峰发突破,也标志着中国人在奥运史上零的突破。奥运的背后是拼搏、坚韧,这种品格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从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坚韧,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保持坚韧,我们一定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赵聪(体育学院教师):

奥运健儿的高光时刻被引入思政教育中,成为贴近学生们的“活”的教科书,这些重大时代性主题如何作为沟通思想之“渠”引来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

“思政教育要入脑入心,必须做好学情分析。以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选手为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可以用这一素材。小学生有可能看到我们国家奥运健儿‘摘金夺银’,我们国家国力越来越强了;初中生有可能更多地考虑每一个人获得金牌背后一定都有一段奋进的故事;而到了高中学段,应该更多地考虑体育在中国是一项宏大的事业,不仅有运动员的付出,背后还有体制机制、国家政策层面的保障,看到我们体育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因此利用素材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突出体验性,培育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中学生,要突出思辨性,培育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对大学生要重视培养其全球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即其所学的专业未来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刘涛伟(体育学院2018级研究生):

聆听体坛英雄故事,赓续奥运精神。在新学期的开始,通过奥运思政大课堂中明白我们要把个人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挽紧臂膀、向前奔跑,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在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团队高超的体育技术水平和卓越的竞赛能力,令人折服;他们积极阳光的人格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风采,让人欣喜。因此,乘奥运会之东风,依托奥运特点,引导青少年向奥运冠军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锻炼习惯,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本质上讲,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不仅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而且是教育和培养人道德品质的鲜活的思政教育。

因此,我们要以更高远的站位和视角重新认识体育,积极推进体育运动,这必将给“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带来巨大益处,这也是对奥运精神的最好继承。

李光辉(体育学院社体191班学生):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的祖国何谈个人梦想。”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的我们,已经开始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例如21岁的杨倩在大学假期期间参加东京奥运会获得首枚金牌。对一名体育人来说奥运金牌是送给祖国最好的礼物。我们是热血的青年,随时响应祖国的号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一点也不食言。

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全力以赴,为祖国争夺荣誉。每一枚奥运金牌都来之不易,都是血与汗的付出,我不仅看到了运动员的努力,我还注意到每一位运动员身后都有一位尽心尽职的教练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运动员。我们可以把后背交给我们的祖国,祖国也是我们坚实的依靠,今天的中国已经是睡醒的雄狮。

王庆冠(体育学院社体202班学生):

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思政课”广泛开展的背景下,且又恰逢2020东京奥运会的举行,对于体育与奥运的思政类课程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大思政课”之所以能够广泛开展,得益于它的先进性和全面性。此次“奥运思政大课”很好地向我们以及外界传递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在介绍赛事发展和运动员事迹时弘扬了我国运动员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并且客观分析了在备战以及决战奥运等不同时期存在的困难。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同时在奥运的赛场上也没有永远的金牌,摘得金牌我们要再创辉煌,“失利丢金”我们就再接再厉。在赛场上只有保持鲜活动力,才可能赢得下一场胜利。即使训练与备战有诸多枯燥和痛苦,可是中国体育健儿都坚持了下来,把顽强拼搏,绝不放弃的“中国精神”展现给世界,相信在“中国精神”的引导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