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球友会(中国) >> 学院动态 >> 文法学院 >> 正文

文法学院学生参加2025年第一期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前培训

2025年02月25日 14:45  (点击次数:

 

近日,由教育部语合中心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年第一期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前培训圆满落幕。本次在天津师范大学的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志愿者参与,旨在为即将赴泰国、日本等国家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志愿者提供全面的岗前培训。我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张远远、曹原、任濮钰三位同学报考本期志愿者并全部被录取,圆满完成了线上线下培训环节,为今年赴任泰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本次培训课程设计科学、内容丰富,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线上部分通过“中文联盟”平台开展,志愿者们系统学习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前沿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线下部分在天津师范大学进行,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授课。姜丽萍教授的《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课程,深入剖析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趋势;钟英华会长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讲座,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导。卢福波教授的语言要素教学课程和杨文波副教授的《中文学习者常见偏误分析》课程,帮助志愿者们掌握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并学会识别和纠正学生的常见错误。

模拟教学与才艺展示,激发志愿者潜能

培训期间,教学实践环节备受关注。志愿者们通过“分组模拟教学试讲与点评”的模式,在模拟课堂中进行了真实的教学演练。部分泰国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更加生动,专家教师的专业点评则帮助志愿者们及时发现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此外,培训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才艺课程,包括武术、舞蹈、歌曲、朗诵等。这些才艺不仅丰富了志愿者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未来在海外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跨文化交际与实用技能,助力海外适应

跨文化交际是本次培训的重点之一。王犹男副教授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志愿者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差异,并学会在教学中化解文化冲突。于泓珊老师的《跨文化交际与志愿者教师适应性成长》课程,则引导志愿者们思考如何在异国他乡快速适应环境,实现自我成长。此外,培训还特别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如音频、视频制作与编辑课程,帮助志愿者们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实用外语课程则针对泰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专业的泰语培训,助力志愿者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志愿者感言:肩负使命,整装待发

培训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一学生张远远表示:“此次培训让我在专业技能、教学理念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身于泰国的中文教育事业。”曹原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开班典礼上发言,她感慨道:“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际中文教育的意义,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迎接挑战。”任濮钰同学则分享了她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全新认识:“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我将努力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让更多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法学院前期积极组织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模拟面试、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并在研究生课程等日常培养环节中,围绕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要求,探索全过程实践教学培养方式,以实际能力提升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突出专业学位的实践特色。专业研究生也初步形成了浓厚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氛围,大家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素养。继我院2024年首届4名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全部被录取为志愿者后,今年首批报考的3名同学也全部被录取,成绩可喜。下一步,学院将从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合作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学位点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初审/王卫波 复审/刘锋 终审/张东旭)